◆ 林绍徐
“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”由于电影《少林寺》,我学会哼上《牧羊曲》,尤其是电影里的少林武功震撼着少年的我。从那时起,我对少林寺这一千年古刹充满了崇拜与向往。
这次刚好出差河南郑州,终于有机会打卡少林寺了。
早上起床,我刷了一下手机,今天有雨。管不了那么多了,收拾好行李,我便和同事驱车前往登封市少林寺。刚上高速没多久,便下起了倾盆大雨,雨水噼里啪啦地拍打着汽车挡风玻璃,还伴有阵阵电闪雷鸣。我心头不禁一颤:这声响不正是少林武僧练武时的磅礴气势,牛气冲天的嘿哈声浪吗?
下了登封高速,醒目的广告牌、各种招牌引起我的关注。各类武校、武术器械的商店映入眼帘,武术购物城、禅武大酒店、少林塔沟武术学院……都和“武术”“少林”息息相关,让人眼花缭乱。这一切也向世人展示着少林不仅誉满天下,围绕少林寺和少林功夫衍生的产业也蓬勃发展、欣欣向荣。
踏上景区入门台阶,映入眼帘的是24代方丈小山禅师高高耸立的雕像。他左掌右拳作揖势,气势不凡。导游跟我说,小山禅师这作揖礼有讲究,左手为禅,右手为拳,寓意少林寺是先有禅后有武,左手代表五湖,右手代表四海,是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少林寺参观游览。一座雕像,一个作揖礼,一下子温暖了游客的心,同时,也向世人展示着少林寺深厚的禅武文化底蕴。
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,因建在少室山的丛林茂密之处,故名“少林”。少林寺饱经沧桑,目睹了中华文明一千五百多年来朝代更迭,它岿然不动,高僧辈出,习武成风,声名远扬,被尊为“禅宗祖庭”“天下第一名刹”,有着“中国功夫冠天下,天下功夫出少林”之美誉。站在少林寺门前,面对门首正中悬挂着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的黑底金字“少林寺”匾额,顿感一股暖流从脚底迅速涌上心头、贯通全身,双臂拽着双手不禁地握紧了双拳。
在导游的引导下,我们穿过山门,刹那间,整个人的身心都平静了下来。两旁的千年银杏、侧柏,古老而不失活力,与少林寺的红墙、绿色琉璃瓦相得益彰。我们踩着莲花宝座台阶,慢慢走进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、方丈堂、立雪亭、西方圣人殿,威武的哼哈二将、四大天王、十八罗汉,慈悲为怀的释迦牟尼佛祖和诸菩萨……引人驻足。虽然寺院内人声鼎沸,形形色色,我反倒觉得少林寺是清幽的,让人安心。
在立雪亭,门联“禅宗初祖天竺僧,断臂求法立雪人”令我驻足。导游说,“立雪亭”原名“初祖殿”,又称达摩亭。此处原是初祖殿东西两侧的亭子,两亭子被毁后,移名于此。相传此处为禅宗二祖慧可遇达摩在嵩山一带游化,欲拜其为师,但达摩闭门面壁,置之不理。时值寒冬大雪,慧可静立雪中等候,随后砍下左臂献于达摩,达摩才把木棉袈裟和钵盂传于他。“衣钵传真”的典故便出于此。
在少年寺武术表演的擂台上,少林武僧们随着音乐,将少林拳、象形拳、童子功、器械、内功、技艺融为一体,时而跳跃,时而翻滚,拳打脚踢,刀光剑影,精彩纷呈。尤其是头开钢板、金枪刺喉,十八般兵器轮番上演,精彩刺激,让人热血沸腾,跃跃欲试,仿佛在演绎着《十三棍僧救唐王》的精彩故事。
由于时间的原因,我跟随导游走出少林寺山门,来到塔林。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,有名望的僧人死后,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,上面造塔,以示功德。塔的高低、大小和层数的多少,主要根据僧人生前的造诣深浅、威望高低、功德大小来决定。塔林年代跨越较长,它记载了少林寺的重要事件和人物,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少林寺人的责任担当。一千多年来,有些人早已成为尘埃,有些人仍被后人敬仰。从塔林走出,我心中释然:善者多福。人生在世不过三万天,总要干点正事,总要积点功德,总要留点名声,否则,那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?!
今晚配资门户网,我一定是捧着《少林史话》入梦……
立雪亭少林寺塔林达摩少林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