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388年,63岁的汤和主动交出兵权如何融资买股票,朱元璋大喜,问他要啥赏赐。汤和厚着脸说:"我什么都不要,只想要100个美女。"
洪武二十一年,正值明朝政权稳定之时,朱元璋却开始对功勋集团展开了清算。这一年,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案——胡惟庸案牵连了二十多位公侯和三万多名官员。
胡惟庸曾是朱元璋倚重的心腹重臣,官至左丞相,位极人臣。但最终因被指控谋反,不仅自己被处死,连同族三百余口也都被诛杀。
这场大案之后,朝廷内外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。原本意气风发的功臣们,开始变得谨小慎微,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下一个胡惟庸。
在此之前,太子朱标的去世更是加剧了朱元璋对功臣们的猜忌。为了确保皇位能顺利传给年幼的孙子,朱元璋开始着手削弱功臣们手中的权力。
各地的勋贵们面对这样的形势,做出了不同的选择。有的人选择坚守自己的权位,认为只要尽忠职守就不会有事。
李文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他是朱元璋的侄子,又是开国功臣,本可以安享富贵。但他不懂得及时全身而退,最终在洪武二十四年被朱元璋下令处死。
也有人过于急切地表忠心,反而引起了皇帝的反感。当时有位大臣,为了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心,日日上表歌功颂德,结果适得其反,被朱元璋认为心怀不轨。
还有一些聪明的功臣选择了明哲保身。他们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力,或者借故告老还乡,远离朝堂中心。这些人大多得以善终。
在这样的形势下,军中重将更是首当其冲。朱元璋对于掌握兵权的将领尤其警惕,因为他就是靠军队起家的。
此时的朝廷里,还留存着不少开国功臣手中握有重兵。这些人既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也是他心中的隐患。
但凡是精明的老臣都看得出来,继续握有兵权将会成为自己的催命符。面对这样的局势,如何全身而退成了每个功臣必须面对的难题。
公元1388年的一天,年过六旬的汤和觐见朱元璋,提出要交还手中的兵权。这位昔日战功赫赫的将领,此时已经化身为一个只对美色感兴趣的老者形象。
从一个叱咤风云的统帅到一个贪图享乐的老臣,汤和用了几年时间来完成这个转变。在此之前,他就已经很少过问军务,而是经常出现在歌舞升平的场合。
汤和选择交权的时机恰到好处。此时朱元璋正在为如何削弱功臣们手中的兵权而烦恼,汤和的主动请辞正中下怀。
面对汤和的请求,朱元璋问他想要什么赏赐。在当时的情况下,一般的功臣都会为自己的子孙请求官职和爵位,以确保家族的未来。
但汤和却说自己只想要一百个美女。这个出人意料的要求立即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大臣们都对这位老将的"不检点"指指点点。
这个看似荒唐的请求其实暗含深意。在那个时代,一个功臣最大的忌讳就是让皇帝觉得自己还有政治野心。而沉迷美色恰恰表明自己对权力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。
朱元璋对汤和的这个要求非常满意。一个只对美色感兴趣的老臣,远比一个还想着权力的功臣更让人放心。
汤和的请求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支持。皇帝不仅满足了他的要求,还专门在他的家乡为他修建了豪华的府邸。
不仅如此,朱元璋还赏赐给汤和大量的金银财宝。光是黄金就有三百两,白银更是高达两千两。这些赏赐的数量,远超过一般功臣告老还乡时的待遇。
朱元璋甚至破例允许汤和每年都可以入京面见。这个特殊的待遇,显示出皇帝对汤和已经完全放下了戒心。
从此以后,汤和就真的开始过起了远离朝堂的生活。他很少再过问朝中的事务,整日在家享受生活。
交出兵权之后的汤和,在家乡过上了悠闲的生活。他不再处理军务政事,而是专注于享受朱元璋赐给他的富贵生活。
他的府邸建在凤阳老家,规模宏大,装饰豪华。每年朱元璋都会派人前来慰问,送来大量的金银财物和各种珍贵礼品。
这种平静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七年。当年汤和因病重不能起身,朱元璋得知后特意派人将他接进宫中治疗。
次年,七十岁的汤和在家中安详去世。朱元璋为此特意罢朝三日如何融资买股票,以示对这位老功臣的敬重。这在当时的明朝,是极为罕见的殊荣。